武昌起义:冥冥之中得到他的庇护
作者:最爱历史
荐由:识无常与有常
1911年,武昌起义后,一群革命元勋,大家不约而同地想起两年前的一个“死人”,说冥冥之中得到他的庇护。
有人回忆说,起义当晚,新军毫无胜算,差点就黄了。危急时刻,打开了一个军械库,发现里面的武器应有尽有:步枪、山炮、快炮……顿时士气大振,携枪带炮,连夜狂轰湖广总督署,把总督瑞瀓吓跑了。
革命,成功了。
此前,职业革命家孙中山搞了十次起义,通通失败。
谁都没想到一次计划外的起义,却给旧时代画上了句号。
这是什么道理?
革命元勋们复盘这次起义,觉得并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如果一定要讲出胜利的必然性,那只是因为:这里是武汉,是前任湖广总督张之洞苦心经营了十几年的地方!
冥冥之中,张之洞给起义者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财库里大量的现钱、军库里大量的器械、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以及一支高素质、高觉悟的新军队伍。
这些,成为革命成功的资本。
张之洞,晚清最后一位名臣,在他死后两年,却充当了清王朝的“掘墓人”。
人生最吊诡的事,莫过于此。
张之洞死后两年,1911年10月10日,在他苦心经营了十几年的武汉,爆发了武昌起义,推翻了他生前效忠的清王朝。
他的门生张继煦解释辛亥革命为何在武汉取得成功,说:
(武汉)有官钱局、铸币厂,控制全省之金融,则起事不虞军用之缺乏。有枪炮厂可供战事之源源供给。成立新军,多富于知识思想,能了解革命之旨趣。而领导革命者,又多素所培植之学生也。精神上、物质上皆比较彼时他省为优。以是之故,能成大功。虽为公(张之洞)所不及料,而事机凑巧,种豆得瓜。
辜鸿铭也说:“民国成立,系孙中山与张香涛的合作。”
孙中山则说得更直接,说张之洞是“不言革命的革命家”。
历史,最终跟这位最后的名臣,开了一个意味悠长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