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的信仰:启示和理性的关系
作者:赵晓
2023-03-12
周五查经的时候,大家还纷纷谈到一个重要主题:“唯独圣经”不等于“唯读圣经”。
这正是我一直强调的。背后需要探讨的更深刻的主题其实是:启示还是理性?
从教会历史来看,有人强调启示(《圣经》的重要性,认识耶和华才是智慧的开端),有人强调理性(人透过自己的理性可以得到真知)。
以下是光谱两端的若干著名代表人物:
强调启示的代表人物:
1、特土良(Tertullian,):特土良是基督教早期教父之一,拉丁语基督教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第一位高举信仰和启示的基督教重要学者。他提出“雅典与耶路撒冷有何相干(whathasAthenstodowithJerusalem)?”强调了基督教信仰与古希腊哲学思想的不同,意思是基督信仰是通过启示获得的,而不是通过人类的理性和推理得出的。他强调了基督信仰的神学性和神秘性,认为其超越了人类的思考和理解能力。他同时强调信仰的实践性和生命的转化,认为信仰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行动和生命方式。“三位一体”说、“原罪”说、“神人二性”说这些基督教正统教义,首倡者都是特土良。
2、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路德主张上帝透过《圣经》对人类的启示高于人的理性。他相信救恩只来自信靠基督,而《圣经》是上帝向人类启示真理的主要途径。他强调信仰的重要性,即人类必须相信上帝的恩典才能得救、称义(“因信称义”)。《圣经》是信仰和教义的最高权威,必须在《圣经》的基础上来解释和应用信仰和教义。
3、约翰·加尔文(JohnCalvin,1509-1564):加尔文也强调了《圣经》的权威,但在强调预定论和上帝主权方面更进一步。他认为人类本质上是罪孽深重的,救恩只来自上帝的恩典,只赐给那些上帝已经选择得救的人;而人类的理性因为被罪所玷污,因此并不可靠。
“唯独圣经(solascriptura)”是宗教改革的标志。宗教改革的领袖们普遍主张:《圣经》的启示而不是人的理性,才是人类最高的权威。
鉴于这一端的认识大家相对熟悉,兹不赘述。
强调理性的代表人物:
1、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1225-1274):阿奎那是一位中世纪神学家,他认为理性可以用来理解自然界并辨别上帝的真理。他强调信仰和理性在理解上帝的本性和周围世界的本质方面的重要性。阿奎那是基督教“自然神论(NaturalTheology)”的主要代表人物。在阿奎那的哲学中,自然神论被视为理性神学的一部分,也就是通过理性而非信仰来认识神的存在和属性。阿奎那认为,人类的理性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来推断神的存在和属性。他将这种推断归纳为五种神的存在的证明,其中包括运动者证明、原因证明、可能性证明、等级证明和最终目的证明。这些证明旨在说明,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显示出了有序和目的性,这表明存在一个创造者——上帝。
2、理查德·胡克(RichardHooker,1554-1600):胡克是16世纪英国的一位著名的神学家和思想家,被誉为英国国教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论教会政治体的法则》(TheLawsofEcclesiasticalPolity)是为英国国教奠定了理论基础的重要著作之一。在胡克看来,《圣经》是信仰和教义事务的终极权威,但他也认为理性在解释和应用《圣经》教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理性可以帮助澄清和解释《圣经》中的困难章节,并且还可以提供一个框架,帮助理解《圣经》的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圣经》和理性都是正确理解上帝和宗教真理所必需的,教会的权威应该基于这两个来源的结合。与此同时,胡克认为,教会的权威不应该仅仅基于经文和理性,还应该考虑到教会的传统和习俗。他认为,教会有独特的权威来解释经文并将其应用于信徒的生活,这种权威植根于经文和教会在整个历史上的实践。总体上,胡克认为经文是最终的权威,但理性和传统在理解和应用《圣经》教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会的权威应该以这三者的结合为基础。
路德和加尔文是新教代言人,阿奎那可称为天主教代言人,而胡克则是英国圣公会代言人。
新教明显高举《圣经》的权威,这是我们大家最熟悉的,因此才有了伟大的新教文明。
阿奎那显然不轻看《圣经》的权威,因为他是一个虔诚的信仰者,但他明显看重理性的权威,包括用理性来论证上帝。他的影响很大,大得你想不到:阿奎那不仅直接催生了当时旨在通过理性推演证明神学教义正确性的“经院哲学”,还深刻地影响到了“启蒙运动”,直至今天的理性主义、科学主义……
如果今天有些人只相信理性、不愿接受上帝,阿奎那多少有一些责任。
胡克较少有人听过他的名字,但他的思想其实很有市场。胡克主张《圣经》、理性与传统三者的权威,这一主张不仅圣公会推崇,也被天主教、东正教广泛推崇。
同时,我们要看到,即便新教改革高举“唯独圣经”,也没有完全否认理性的价值,同时更没有否定历史上重要的大公会议的决议——这正是对理性权威以及传统权威的尊重。
另外,加尔文在他的著作中强调了普遍恩典,认为上帝通过自然界和人类文化赐给每个人普遍的知识和理性,使得每个人都能够理解上帝的存在和祂的本质。这种普遍恩典是上帝为了要让所有人都能认识祂而施行的,不是只赐给某些人的特殊恩典。人的理性是上帝赐给每个人的普遍恩典之一,也是上帝向人类展示自己和教导人类的手段之一。由于理性是上帝所赐予的,因此否定人的理性就等于否定上帝的恩典和教导。人的理性还是神学研究的必要条件,因为理性能够帮助人类正确理解《圣经》的真理。因此,强调普遍恩典,也必须认可人的理性在神学研究中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许多神学家和牧师同时认同启示和理性的重要性,并试图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这些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强调与上帝的个人关系的重要性,并认为这很难归类为单纯强调启示或理性。
一些强调与上帝的个人关系重要性的神学家和牧师包括:
1、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354-430):圣·奥古斯丁认为,理性与信仰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他认为,理性是神所赐予的恩赐,是认识神的工具之一。然而,圣·奥古斯丁也强调,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通过信仰和神的启示来得到更深入的认识。奥古斯丁还强调了信仰的优先性,认为信仰是理性的前提和基础。
2、约翰·卫斯理(JohnWesley,1703-1791):卫斯理认为,理性和信仰是相辅相成的。他认为,信仰是理性的延伸,而理性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信仰。卫斯理还提出了“经验神学”(experientialtheology)的概念,认为信仰不仅仅是理性的信仰,还需要经验的支持和证实。
3、戴特里希·朋霍费尔(DietrichBonhoeffer,1906-1945):朋霍费尔认为,理性和信仰是不同的领域,不能混为一谈。他认为,信仰是人类对神的绝对承认和绝对依赖,是人类无法通过理性来解决的问题。朋霍费尔还强调了信仰的行动性,认为信仰不仅仅是口头的信仰,还需要通过实践来体现。
启示还是理性?一直到今天,争论犹如钟摆的两端,常常出现在教会和信徒当中。但其实,很多的时候,不是非此即彼,而是把握好平衡。
《圣经》的启示,固然是最高权威,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是不可退步的;但另一方面,基督徒不可轻视了理性,否则就可能陷入“反智主义”的泥坑,就会对福音有亏损;也不可轻视了教会的历史、传统,特别是正统教义,否则就容易陷入异端邪说中去。
因此,“唯独圣经”显然不可以等同于“唯读圣经”:以为只读《圣经》,甚至自己一个人读《圣经》就够了,低看了理性和传统。
极端的信仰人仰马翻,平衡的信仰才是上帝的恩典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