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观天下

晓观天下:财政危机快速蔓延

首页 /

晓观天下:财政危机快速蔓延

20240916

近期,中国财政状况的恶化引起了广泛关注。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到7月,中国财政赤字高达19,800亿元人民币,31个省市中除上海外全部亏损。其中,最严重的四川赤字高达4,130多亿元,而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也面临2,129亿元的财政赤字。这一系列数据暴露了中国财政危机的严重程度,并引发了民间的热议与担忧。

一、全国财政赤字蔓延,地方债务压力巨大

9月9日,官方突然发布了7月及今年前半年的财政收支情况,引发广泛关注。数据显示,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上半年几乎全部出现财政缺口,总赤字高达5.7万亿元,仅上海保持约700亿元的盈余。其中,财政缺口超过一千亿元的省份多达23个,包括北京在内;超过两千亿元的省份有15个,广东也在其中;而赤字超过三千亿元的有4个,四川位列首位,其他三个省份为河北、河南、湖南。

这些数据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经济状况的进一步质疑。一位辽宁博主感慨,之前总有人说不要唱衰中国经济,他还以为是自己挣不到钱。如今,看到官方数据,他才意识到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是全国性的财政困境。有自媒体指出,这并非“哭穷”,而是真穷。如今,各地政府的财政赤字已经难以掩盖。

二、庞大财政支出的沉重负担

中国财政的困境一方面来自庞大的支出。政府当下庞大的财政支出中将近4成用于支付8,000万公务员的人事费用。为了弥补财政缺口,各地政府开始出售国有资产,甚至采取各种手段敲诈外地企业以筹措资金。

面对财政紧缩,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印钞、恢复国道收费、征收房屋养老金,甚至将手伸向老百姓的口袋。自媒体人指出,30个省级行政区入不敷出的现象令人担忧,未来政府还可能通过更多方式“圈钱”,这已经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政策走向的恐慌。

三、地方政府“砸锅卖铁”现象

在中央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也陷入困境,不得不“各显神通”以填补财政缺口。举债、赖账、罚款,以及跨境敲诈外地企业等手段纷纷上阵。“远洋捕捞”一词近期走红网络,甚至连官方媒体都毫不避讳地使用这个词来形容地方政府对外地企业的敲诈行为。如今,地方政府“自家栏里的猪,连骨髓都敲出来吃了”,这一现象折射出当前财政困境的严重性。

与此同时,财政部和住建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禁止地方政府为没有收益或收益不足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违法违规举债,不得增加隐性债务。此举意味着许多城市的地铁、大桥等基建项目建设将面临转折,未来将难以再通过举债推动基建发展。

四、货币供应量激增与经济虚假繁荣

在财政困境背后,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今年前七个月的财政缺口达5.74万亿元,中央政府的财力也难以为继。与此同时,中国M2余额在第一季度末升至304.8万亿元,这一标志性事件却被很多人忽略。中国的M2总量是美国的两倍,接近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总和。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M2与GDP的比例高达2.3倍,而美国仅为0.76倍。这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完全依赖于货币超发,实际经济增长并没有相应匹配。

货币供应量激增背后的问题在于,货币的超发没有转化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而是积累成庞大的债务和资产泡沫。大量货币流向了房市和地方债务,导致了当前的财政困境。如今,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各地债务高企,削减赤字的难度巨大。

五、财政危机与未来的走向

当前,中国的财政危机已进入快速蔓延的阶段。为了应对赤字,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紧缩措施,包括限制地方基建举债、发行贴现国债等。然而,光靠这些措施难以根本性解决问题。大量的财政支出、货币超发、地方政府的举债冲动,以及政策的不稳定,都使得中国经济面临更大的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的财政危机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政府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将目光转向普通民众,通过征收各种费用、罚款等方式填补缺口。这样的政策倾向,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影响未来的经济和社会稳定。

总之,中国正面临一场严峻的财政危机,根源在于庞大的政府支出、货币超发,以及对基建投资的过度依赖。未来要走出困境,需要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压缩不必要的支出,降低对举债的依赖,同时推进经济转型,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

Date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因时间精力有限,电子邮件无法保证每封都回复,但我们会认真阅读每封邮件,推荐微信联系,谢谢理解!

微信客服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

在线联系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

在线提问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