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观天下

晓观天下:央行“印钞入市”传闻的真相与澄清

首页 /

晓观天下:央行“印钞入市”传闻的真相与澄清

20241008

近期,关于中国央行“无限量印钞入市买股票”的传闻在各大媒体和自媒体中迅速传播,引发市场广泛讨论。然而,这种说法完全是误读。实际情况是,央行新推出的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非“直接入市买股票”,而是旨在通过流动性支持来改善市场预期,提振资本市场信心。以下是对该政策的详细解析与澄清。

一、政策背景:9月24日暴力救市推动股市暴涨

9月24日,人民银行、证监会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推出一揽子政策,旨在改善经济下行压力下的资本市场预期,稳定房地产市场。

政策一经发布,A股出现暴力上涨。特别是在国庆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各大指数齐涨:

上证指数 涨幅超过8%,

深证指数 涨幅超过10%,

创业板指数 涨幅高达15%。

这一轮暴涨引发了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和猜测,也使得关于“央行直接入市”的谣言广为流传。

二、政策核心: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解读

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

该工具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和保险公司,将其合格资产质押给央行,从而获得流动性支持。

重点在于,这种流动性支持并非“无限量提供”。央行只是在市场需要时提供资金,而非直接大规模投放基础货币。

互换便利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以“券券置换”的方式操作,增强机构的融资能力,而非直接向股市注入资金。

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

央行创设该工具,旨在通过引导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提供贷款,以支持股票回购和增持行为。

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的目的是鼓励银行向企业提供资金,但最终贷款决策仍需由银行根据自身信贷标准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风险由商业银行与借款人承担,央行并不承担贷款风险。因此,这种方式并不等同于“央行印钞直接入市买股票”。

三、谣言背后的误读与澄清

不存在“无限量印钞直接入市”:

央行并没有直接买入股票的行为,这与欧美一些国家在量化宽松政策下“央行直接购买资产”的做法存在本质区别。

所谓的“央妈直接买股票”是对政策细节的误读,央行仅仅是提供流动性支持,而非直接入市。

政策工具的实际操作受限:

两项工具都有严格的条件与使用限制:

互换便利仅限于符合条件的机构,全国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不会超过50家,甚至可能不到30家。

再贷款工具具有指向性和特定的使用条件,商业银行资金流入股市仍然是金融监管的红线,商业银行不可能突破政策限制,将资金直接用于股市投机。

流动性支持具有“双向调控”功能:

央行对这些政策工具的使用具有主动权,可以根据市场情况随时回收流动性。因此,市场不必担心央行的“流动性泛滥”会引发新的通胀压力。

四、为何“央妈印钞”谣言广为传播?

市场过度解读:由于市场对央行宽松政策充满期待,投资者和部分媒体容易将央行的结构性政策工具解读为“无限量印钞”。

经济环境下的情绪放大:中国经济目前面临多重挑战,投资者对未来政策的变化高度敏感,因此任何有关“资金支持”的政策都会被放大解读。

自媒体传播的片面性:自媒体平台上的片面解读和标题党行为,使得谣言迅速发酵,误导了大量普通投资者。

五、央行政策的实际影响及风险提示

短期提振市场信心,但非长久之计:

央行此次推出的政策工具短期内确实对市场信心起到了显著提振作用,使得A股在短时间内暴力反弹。

然而,长期来看,如果中国经济基本面未能改善,这种基于流动性支持的短期反弹可能难以持续。

地方政府套现传闻加剧市场波动:

随着地方政府利用股市反弹机会“套现”的传闻不胫而走,投资者需警惕短期市场波动加剧的风险。

投资者需谨慎应对政策市:

A股目前更多是政策推动下的“政策市”,而非基于企业基本面改善的“价值投资”环境。因此,普通投资者应对当前市场的短期暴涨保持谨慎,不应盲目追高。

六、结论:谣言不可信,理性看待央行政策

央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非“无限量印钞”,更没有“直接买入股票”。投资者应当从政策细节中看到其“精准支持”与“控风险”的意图,而不是被市场谣言和短期情绪左右。未来,A股的表现仍将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实际改善和政策工具的有效运用,而不是单纯依赖央行的流动性输血。

结语:保持清醒,避免谣言误导投资决策。央行政策工具的真正作用是通过流动性支持稳定市场信心,而非直接推动市场走牛。未来,市场表现仍将充满变数,理性投资才是规避风险的根本之道。

Tags :  

Date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因时间精力有限,电子邮件无法保证每封都回复,但我们会认真阅读每封邮件,推荐微信联系,谢谢理解!

微信客服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

在线联系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

在线提问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