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原创

“末世论”与基督徒的世界观

首页 /

“末世论”与基督徒的世界观

作者:赵晓

基督教的历史观是其世界观的重要部分。其中一个独特而又重要的看法就是,世界将进入“末世(Eschatology)”。

“末世”是基督教神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涵盖了关于世界末日、人类历史终结和来世的教义和信仰。它涉及基督的再来(SecondComingofJesus)、千禧年国度(Millennium)、末日审判(FinalJudgment)、新天新地(NewHeavenandNewEarth)这些关乎上帝的计划、人类的命运以及世界的未来的终极问题。

东方传统哲学和宗教通常相信“轮回(Reincarnation)”或者说循环式的历史观,西方近现代“进步主义(Progressivism)”则相信历史是进化的或者说不断进步的,而基督徒普遍相信人类历史最终将进入到一个无可救药的“末世”的时代——在这个终末时代,基督将复临并建立新的世界(新天新地)。

很明显,基督教的历史观迥然不同于东方思想,也不同于西方非基督教思想。这带给基督徒们与众不同的世界观,及其由观念而产生的行为。

“末世”究竟是怎么回事?

基督教的末世观主要是从《圣经》中的一些先知书和《新约》中的一些经文中得出的,特别是《启示录》20章1—10节所提到“基督做王一千年”。

“基督做王一千年”被神学家们概括为“千禧年国度(Millennium)”,同时又有“前千禧年(Premillennialism)”“后千禧年(Postmillennialism)”“无千禧年(Amillennialism)”三种不同观点。

从教会历史来看,三种观点的演变大概是这样的:

——前三个世纪流行的是“前千禧年论”,至少在教会的前300年,大家普遍相信“前千禧年论”,也就是耶稣会第二次再来,然后和基督徒一起作王一千年。

——从第4世纪到第19世纪,开始流行“后千禧年”和“无千禧年”的观点。

——宗教改革之后,新教徒包括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比较接受奥古斯丁“无千禧年”的思想,“无千禧年”的观点逐渐占上风。

——到19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教会里又重新流行“前千禧年论”。

你问我倾向哪一种末世观?坦率地讲,三种观点我都不是特别在意。唐崇荣牧师强调:《圣经》里,绝对的不要相对化,相对的不要绝对化。我再加一句:《圣经》里清清楚楚的,我们赶紧去做,《圣经》里有奥妙、有争议又非基要的,则不妨以谦卑和包容的心来接纳。因我们现在就像保罗说的,是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直到见主面的那一天,一切才清楚了。我们急啥呢?

什么是清楚的?

主说:“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你们要去传“天国的福音”,直到世界的末了;还有“你们要彼此相爱”,等等。这些都是清楚的,我们要赶紧去做!

但坦率地讲,我其实是越来越倾向于无千禧年论。只是我不需要弟兄姐妹说因为赵老师比较倾向于无千禧年论,那我也接受无千禧年论好了。不是的,你自己接受哪一种,哪一种能够给你带来信心和力量,让你更好地跟随主、做神的管家,你就随自己的感动去接受好了。在非基要的观点上,我们彼此包容!

我为什么倾向于“无千禧年”?是这样的:

【前千禧年】早期,“前千禧年”观点曾以创世纪中上帝六日创世、一日休息为基论,说六日代表六千年,一日休息代表一千年;所以世界的寿命就是六千年,然后就是基督做王、信徒蒙福的一千年,这就是“前千禧年”的想法;而在一千年结束的时候,才有末日审判和新天新地的降临。

这种思想的出现,实在是太过灵意解经的结果!《圣经》有明确地讲,上帝六日创世,所以世界就是6000年;然后上帝第七日安息,所以最后一千年是圣徒安息、耶稣做王的时代,可是圣经中有明确的讲吗?显然,这是灵意解经,是错误的解经方法,《圣经》里其实没有这么明确地说。

当然,现在的“前千禧年派”是采取“时代论(Premillenialism,Dispensational)”的观点,但是“时代论”的派别特别多,里面矛盾重重。他们很特别地认为,耶稣在世的时候被犹太人拒绝接受做王,天国的实现暂时被搁置;基督再来时,将在耶路撒冷做王1000年,才实现祂第一次降临建立天国的目的,而这个时候基督徒都被提了,是犹太人悔改且传福音的时代。但是“前千禧年”时代论观点很多的预言是以字面来解释的,其实有蛮多的问题,很难说有明确的《圣经》根据。我个人实在难以相信耶稣来时,基督徒被提到天上享福,犹太人辛苦传福音这样的奇怪说法。

“前千禧年派”以《启示录》20章作为末日现象的解释,并把《旧约》的预言都注入到20章这里头来,这种解经的方法显然忽视了《圣经》内容的完整性以及“以经解经”的原则。解经时,一定不能把《圣经》别处的信息随便串讲到某个地方,而应该结合其处境和上下文,以经解经。

所以,对“前千禧年论”,我不赞成。

【后千禧年】“后千禧年论”论相信耶稣再来是在千禧年过后才发生,那时世界已经变得很好、很复兴了,耶稣才来。这种想法未免太乐观了!耶稣还没来,整个世界就出现了天国的繁荣和基督里的大同,这种观点很明显受到了人文主义特别是进步主义思潮的影响,实在太过于乐观了,以致忽略了罪对这个世界的玷污与影响,忽略了魔鬼的伎俩和作为!

【无千禧年】“无千禧年”论是在宗教改革之后大家比较接受的主流观点,他们认为上帝的国度不但是现在的,也是永远的。所以,神的国会在耶稣再来的时候成为一个永远而完全的国度,而《启示录》里面讲的“一千年”应该用象征性、灵意性与预言性来解释。

我们都知道:“神看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因此神的年日不是人对时间的那种世俗观念能够解释的。撒旦被捆绑一千年,真正的意思可能并不在乎说撒旦被捆绑了足足1000年,而是想说撒旦完全被上帝捆绑了。圣徒与基督做王一千年,也不见得就是人所认为的做王1000年,而是说神永远做王,而圣徒要达到完全的地步,得享神的荣耀。

相比之下,我比较接受“无千禧年”的观点:有末世、有预兆但没有人确切知道基督何时再来;基督再来,就永远作王,同时有末日审判和新天新地。而“前千”“后千”宣称的那些复杂的细节和过程其实不靠谱。

然而,“无千”的观点也不完美。平心而论,无论哪一派,都有一些难解的经文,都有一些挑战,都没有那么完美。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关于世界末世的“千禧年”的问题上:第一,包容不同观点的弟兄姐妹;第二,不清楚的地方,交给神好了,不必太钻牛角尖,更别让过度的好奇心带到阴沟里。等到有一天我们见了神就完全清楚了。现在不清楚的,先放一放;清楚的东西,赶紧去做。这才是我们作管家和童女的最该有的态度!

重要的不是末世观,而是世界观

记住,《启示录》涉及到丰富的信息,但最重要的是:在任何考验与逼迫面前,基督徒都要靠基督做得胜者,让名字记录在羔羊的生命册上,将来在新天新地永远与主同在!

这是多么美好的盼望,多么振奋人心的信息啊,抓住这个最关键信息你就读懂启示录了,你就受益、得造就了!

可惜的是,有些人从《启示录》涉及到的末世思想生出的世界观,不是走向刚强与得胜,而是走向了悲观与失败!这是我们不得不小心,并要提醒大家的。

信耶稣,不光是让耶稣作生命救主,更是让耶稣作我们的生命之主,完全改变我们被罪玷污的世界观,进而改变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我们的思维、我们的选择、我们的行为全都因此被改变。

基于末世的不同领受,生出几种不同的世界观。

一种世界观,是认为世界会越来越变好,“明天会更好”。随着教会的发展特别是成了罗马的国教后,一些教父开始强调神的国度已经在教会中实现,而不是在一个将来的千禧年。工业革命和普世宣教运动后,教会中更有一个乐观的想法,今天在教会中这种思想也依然有不少弟兄姐妹相信,就是基督徒可以让世界福音化、基督化,同时透过制度创新,工业化、城市化等科技、经济的进步,让世界充满爱,让世界越来越文明进步。

这当然是一种很乐观的世界观:明天会更好,世界充满爱,大地充满希望!

可惜的是,这过于乐观的世界观禁不住实践的考验。历史上,罗马帝国被蛮族所灭,罗马城的被攻陷犹如世界末日。“后千”所影响的世界观在中世纪特别是宗教改革后走向衰微。全人类在一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更是遭受重创,世界明显出了严重的问题,人类甚至因相互仇杀以及核武器可能走向灭亡,说什么“明天会更好”,世界会进步呢?!不,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世界只是一片荒原,且随时可能沦为废墟。

另一种世界观正好相反,就是相信世界会越来越坏,无可救药,就像一艘“沉船”,或者像一栋“着火的房子”一样。因此基督徒不要对世界有任何盼望,更不要在沉船上擦拭乐器,这毫无意义。面对沉船或着火的世界,基督徒唯一要做的有意义的事,就是赶紧把里面的人救出来!

很显然,这是一种极为悲观的世界观:世界既然已经是末世了,只会越来越坏,而基督徒无能为力,教会只会越来越被逼迫!

在教会中,“明天会更好”的乐观的世界观,在战后越来越衰微,到现在基本上没人提了,你很少听弟兄姐妹们会说明天会更好的。在不信主的人群特别是“进步主义”者中,这种观点或仍有市场,但在教会很少听到,所以这第一种世界观不再是教会的主流。

第二种,就是悲观的世界观在教会则大为兴盛、正逢其时。“沉船论(ShipwreckedTheory)”“着火论(BurningBuildingTheory)”不是一般的人提出的,而是美国的大布道家穆迪(DwightL.Moody,1837-1899年)等提出和相信的。正是因为这个观点影响了他们的行为,积极之处是让他们有传福音、救灵魂的紧迫感,另一方面也使得美国的基督徒们主动、决绝地从公共领域包括美国的教育中退出去,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事没有意义,不值得关心这些“世界上的事”,只有传福音才是对的。

这样的结果,慢慢使得美国建国之初的刚强有力的加尔文主义演变为软绵绵的福音派。美国建国之初,加尔文主义者豪情满怀,宣告“我们要指着地上的每一块石头说,这都是属于耶和华的”,宇宙中没有一寸一分的地方不属于耶稣基督,万膝都要跪拜,万王都要称颂,耶稣基督是主!而福音派的悲观的世界观,让他们误以为耶稣只是在教会掌权,而世界是属于撒旦的,未来是毫无希望的,明天是暗无天日的,“白左”们则乘机在公共领域进攻、进攻、再进攻,逐渐占据主流,到今天令美国的基督徒和教会最终沦于受白左们逼迫的“哀哭切齿”的光景。

这种世界观,除引发“对社会的冷漠病”外,还带来诸多弊端:

·逃避现实:过度关注末世的来临,忽视当前的生活和问题;

·焦虑和恐惧:担心世界会越来越坏,恐惧审判和未来命运;

·极端主义和偏执:追求特定行为模式,导致排斥和冲突;

·时间焦虑:过度关注时间,试图通过研究《圣经》预测末日时间;

·沉迷于预言:沉迷末世预言,忽略全面真理教导和信仰实践。

美国的福音派痛定思痛,后来有一个很大的悔改。在第二届国际洛桑的会议(LausanneII,1989)上,来自150多个国家的福音派领袖们颁布了《洛桑信约》(TheLausanneCovenant),共同庄严宣告基督徒要对福音使命和文化使命双重委身:

“我们确信,上帝是全人类的创造者及审判者,所以我们应当共同负担起祂对人类社会的公义及和好的关注,以及对那些受各种压迫的人的自由的关注。因为每个人都是按上帝的形象造的,不论种族、宗教、肤色、文化、阶层、性别或年龄,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尊严,所以应当受到尊重及服事,而不应受到剥削。我们在此表示忏悔,因我们忽略了社会关怀,有时认为布道与社会关怀是互相排斥的。尽管与人和好并不等同于与上帝和好,社会关怀也不等同于布道,政治解放也不等同于救恩,我们还是确信:福音布道和社会政治关怀都是我们基督徒的责任。因为这两方面是我们在神论和人论的教义上,以及我们对邻舍的爱和对基督的顺服的必要体现。救恩的信息也包含对各种形式的疏离、压迫及歧视的审判。无论何处有罪恶与不公正的事,我们都要勇敢地斥责。当人们接受基督时,他们就得以重生,进入祂的国度;他们不仅必须努力在这不义的世界中彰显上帝的公义,还要传扬祂的公义。我们所宣告的救恩应当在个人生命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改变我们。信心没有行为就是死的。(徒17:26,31;创18:25;赛1:17;诗45:7;创1:26-27;雅3:9;利19:18;路6:27,35;雅2:14-26;约3:3,5;太5:20;太6:33;林后3:18;雅2:20)”

什么是基督徒的“文化使命”?其实就是基督徒在地上的“管家使命”!神创造了世界,但委托神的子民来管理世界,关心这个世界的公义良善而不只是关心个人灵魂的得救,这就是基督徒的文化使命。基督徒是地上的管家、天国的祭司,因此是长子,是地上的“第一责任人”,当然要对福音使命和文化使命双重委身。

然而,末世论带出来的悲观世界观影响很深,惯性极大。今天的教会无论海外教会还是中国教会,可以说普遍流行的仍是这种基于不那么可靠的“千禧年”神学的悲观的世界观。教会中弟兄姐妹往往张口就是,这是末世,世界正不断堕落;我们是客居的,盼望在天上,这个世界就不用管它了;末世论的悲观世界观也成为基督徒不关心政治,不讲上帝的公义的一个主要的借口。

当悲观的世界观在教会风行时,即便“洛桑会议”这样类似历史上大公会议的重要的悔改与纠偏信息,也不能将教会翻转过来。

“洛桑信约”带出的其实是基于《圣经》的第三种世界观:平衡、有张力的世界观!

在这一世界观看来,这个世界当然不是地狱,甚至也不是越来越坏的沉船,当然也不是越来越好,那这个世界是什么呢?这个世界是上帝掌权的“天父世界”,船好像是在下沉啊,但是上帝依然在掌权,就像《启示录》所启示的那样,在末世上帝依然掌权,所以船并没有失控,而信徒看的是基督而不是环境,因此要持守本分,继续在看起来正下沉的船上擦拭乐器!

这种世界观是回归加尔文主义的世界观:坚信并坚持上帝主权,无论末世与否,都是上帝掌权,绝非魔鬼掌权。

这种世界观从创世论来看末世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创造的世界本身是好的,只因人类犯罪,罪性使然,所以世界才生出罪恶,但上帝创造的世界原本是好的!

不仅如此,这个被罪玷污的世界,在基督的新天新地中,将被重造。所以基督徒不必是世界与历史的悲观主义者,相反,基督徒是基于《圣经》的乐观主义。我们确知、确信神在掌权,在末世中神依然掌权,而且耶稣已经来了,神国已然降临,只不过还未完全实现(alreadybutnotyet),耶稣定会再来,完全得胜,而基督徒将与耶稣一起得胜!

在天国“已然未然”的过程中,神呼召我们参与到祂的国度里来。因此,基督徒参与到这一切的活动中也是好的、是必要的、有意义的;基督徒不应去恨恶、否定这个世界。为什么呢?因为天父创造的世界原是好的。基督徒要恨恶的是罪,因为世人有罪才令这个世界有罪恶。但神依然在掌权,而基督徒要竭力追求,充分参与到整个受造界的天国转化使命中来,盼望有一天基督会把世界完全带回正轨,因为基督定会再来,新天新地定会降临。哈利路亚!

所以,基督徒不必悲观,整个世界就是我们的剧场,我们在这个剧场里是一台精彩的戏,演给人和天使来看,我们可以成为基督的得胜者。这就是基于《圣经》的乐观主义。

与此同时,基督徒们又不能盲目乐观,还必须要有基于《圣经》的现实主义,也就是清醒地意识到亚当代表全人类已经堕落了,人类在罪中,因此基督徒乃是生活在一个堕落的世界里,这个世界在耶稣来之前不可能完全变好,这个世界必定充满罪与恶以及各种的灾难,“明天会更好”只是假先知们所传的虚假“平安”的信息。

的确,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终极的留恋与盼望!我们的盼望是基督及其再来,是基督公义的审判以及新天新地。

所以,无论你的末世观是什么,希望你都有平衡、有张力的成熟的世界观:既有基于《圣经》的乐观主义,又有基于《圣经》的现实主义;同时,决不致听到末世两个字,就成了悲观主义和失败主义,更不致沦为“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巴不得船快沉,基督早来呢)”!

平衡的世界观,会让基督徒们身上总是带着一种张力:天国已然来了,这是我们的信心与盼望的依据所在;天国还未完全到来,天国与罪恶的争战难以避免,因此要常怀警醒。

在这样的张力当中,基督徒的世界观与这个世界肤浅的乐观主义和愤世的悲观主义彻底区别开来,基督徒也因此与世俗分别为圣。

船,或许还在下沉,但基督徒仍要在神赐给我们的世界的剧场里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本分,这才是核心!

哪怕耶稣明天就要再来,也许船正在下沉,但我是个烧锅炉的,那我就尽心尽责烧好锅炉好了!我是个擦乐器的,那我就认认真真擦好乐器好了!我决不丢下主给的职分,跑到甲板上去“自以为义”地救人,因为船很可能因我不烧锅炉而加速沉没,令死去的人远比我救的人更多……

一句话:做忠心又有见识的管家,做有备的童女,无论末世风云变幻……

《启示录》的信息很重要,重要在哪里呢?就是让我们不看环境,而是将盼望和信心定睛在基督,靠基督得胜。一般的人抓不住,以为《启示录》很奥秘,却忘了最重要的启示信息,结果被异端抓走,就因被它里面奥秘的东西抓住,搞不清楚却又好奇,才被人忽悠。

同时,我们还要知道《启示录》对基督徒影响最大的其实是世界观:怎么看待世界,怎么看待人类的命运以及未来。认定世界一定进步,明天会更好,或者世界是地狱,会越来越坏,这两种极端的世界观都不可取。平衡、有张力的世界观才合乎中道。

天国已然降临,我们得以参与到神的国里头,主允诺我们可以做比主更大的事;这些信息其实都特别积极!

主并允诺,我们的祷告祂会垂听,我们的行为祂将用来翻转、改变这个世界。所以基督徒绝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不是一个失败主义者,更不是唯恐天下不乱者!我们乃是基于《圣经》的乐观主义者和对罪警醒的现实主义者!

末了的话

为什么要借着《启示录》的查经讲这些呢?就是希望弟兄姐妹们不要怕读《启示录》,因为《启示录》的核心信息很好懂,简单到大卫·鲍森牧师所说的那样,可用四个字来概括:耶稣赢了!这让在患难与逼迫中的我们充满盼望。

同时,盼望弟兄姐妹读了《启示录》之后:

第一,不会被异端抓走。我相信不会,因大家有了真理的根基,就一定不会被异端抓走。

第二,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环境和逼迫,都要靠主做得胜者。因为耶稣最终将完全翻转这个世界,而我们将与他一同享受新天新地。

第三,要有正确的末世神学以及真理的世界观。既不要盲目地像这个世界上一些肤浅的人那样相信人类自己可以打造一个乌托邦世界,明天会更好;也不要整天想着“沉船”的事,念着世界一定会越来越坏的经,嘴里还说着“末世了、完蛋了”,然后啥都不想干,在天国转化世界的使命上“躺平”!

过去以及今天的教会中,有许多的人走了错误的极端,而今天的我们要合乎中道,得主悦纳!

无论末世环境如何,我们都好好地做好自己的那一小份,做好管家和童女,在上帝赐我们的这个世界的剧场里,演好小小但尊贵的角色,与耶稣一同得胜且并盼望新天新地!

Date :

一个回复

  1. 感谢作者/编辑給文章配上音频,对于没有条件看,但有条件听的我们非常给力!唯一遗憾的是:朗读过程所配的l背景音乐成为一种干扰,听得好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因时间精力有限,电子邮件无法保证每封都回复,但我们会认真阅读每封邮件,推荐微信联系,谢谢理解!

微信客服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

在线联系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

在线提问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