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观天下

晓观天下:中国新的增长模式及其可能加剧中西冲突

首页 /

晓观天下:中国新的增长模式及其可能加剧中西冲突

2024031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中国成功地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成为了“世界工厂”。这一地位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让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然而,近年来,中国与西方关系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从经济合作逐渐转向竞争甚至对立,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讨。

何清涟的最新评论文章深入分析了这一现象的背景和原因。文章指出,自1990年代全球化进程开始以来,西方国家对中国持开放态度,欢迎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西方国家开始重新评估与中国的关系。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角色转变,以及其在贸易上持续的顺差,引发了西方国家的担忧和不满。

这种不满最终转化为行动,特别是在2019年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公开将解决对华贸易逆差作为重要目标之一。中西方的冲突不再局限于意识形态,而是扩展到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领域。

中国并没有满足于仅仅作为世界产业链低端的角色,而是积极寻求向产业链高端迈进。2015年,《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发布标志着中国意图提升其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力。然而,这一举措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应,被视为对西方工业大国竞争地位的直接挑战。

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外界压力下,中国调整了其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住房+出口”驱动转向“内需+制造业+碳中和”驱动。这一转变意味着中国将更加依赖制造业出口,与全球市场发生更直接的竞争。

1月8日,彭博社发表《中国力争成为世界“亚马逊经济”》,其中提到“中国希望成为各国的亚马逊——亚马逊是万能商店,中国希望成为‘万能制造’国家”,“我们的愿景是将完整的供应链引入中国。”

法国《世界报》评论员斯蒂芬·劳尔(StéphaneLauer)指出,由于中国未能转向更注重国内消费的经济模式(中国的资本投资占GDP的42%以上,是美国的两倍,而中国的消费只占GDP的37%左右,是美国的一半),北京将赌注押在制造业产品的出口上,中国国内的生产过剩危机可能会导致国际紧张局势的加剧。

中国国内专家推算,未来十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比的增长速度将是其GDP在全球占比增速的两倍,是其消费在全球占比增速的三到四倍。据彭博社文章分析,中国制成品几乎一半需要出口,其顺差占世界GDP的2%,历史上只有美国在二战结束时达到过这样的水准。

中国想成为世界的“亚马逊”,就意味着必然挤占西方国家现有市场份额,而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模式的调整和产能过剩的担忧必然日益加剧。例如,中国在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电池板领域的竞争已导致市场饱和,而在汽车领域,除了少数成功的企业外,多数公司面临亏损。

面对中国制造产品的竞争,西方国家正在采取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和企业。随着中国努力成为全球的“万能制造”国家,其产品的大规模出口可能挤占西方市场份额,引发西方国家的进一步反制和贸易壁垒的建立。

赵晓评论:

中西方的失衡关系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制度等差异导致的复杂冲突。中国目前很难转向消费驱动的真正的内需经济,在房地产下行时,只能更加依赖“两头在外”的出口驱动的“新增长模式”,而这或将加剧中西冲突,在中美贸易战之后,对国际经济格局和中西方关系产生新一波的深远影响。

Date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文章

暂无内容

联系我们

因时间精力有限,电子邮件无法保证每封都回复,但我们会认真阅读每封邮件,推荐微信联系,谢谢理解!

微信客服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

在线联系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

在线提问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