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评论

世界是客观的,世界观是建构出来的

首页 /

世界是客观的,世界观是建构出来的

——赵晓“每周一课”《福岛核废水与认知》学后感

作者:Edward

日本排放核废水,成为继铁链女事件、俄乌战争、动态清零之后又一个造成观点撕裂的大事件。

赵老师的讲座就核废水和核污染水的区别,核废水产生的前世今生,ALPS(AdvancedLiquidProcessingSystem,先进液体处理系统,笔者译)处理方案,核废水排放的标准,洋流走向,国际社会反应等方面展开讲解,注重数据分析,引述正反方观点,全方位地将这个问题呈现给观众。

到底做怎样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留给观众自行解决。

讲座再次涉及反复重申的认知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反复思考的。正确地认识,需要基于以下三个要素:(1)完备的开放信息。(2)正确的世界观(信仰)。(3)正确的思维(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这三条,对于那些总是“用价值判断来牵引事实判断”的人,也就是总是“立场在前,科学在后”的人,应该具有一定的警醒作用。

今天主要思考一下世界观的问题。

这几天恰好看到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的一个短视频。他提到了心理学的“公理”之一——“世界是我们的心理构建出来的。”他说,一棵树在那里,我们看到它,其实仅仅是我们用自己的心理建构出来的样子。

彭教授的话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但他的表述是不是有问题?是的!笔者的观点是:世界是客观的,世界观才是我们自己建构的。因为世界是事实(多维的数据)的集合,而世界观则是我们用来解读世界的观念的集合。我们的世界观如拼图,是我们一点一点拼起来的。(高中时,班主任告诉我,人在十八岁就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了。现在想来,毫无道理啊!我的三观直到今天还在不断地归正、建构中。当然,我也确实看到相当多的人,他们的三观早在18岁就固定不变了。或许就是“很多人死在十八岁,到八十岁才埋葬”的注脚吧!)

如果觉得有点抽象,下面用举例子的方式来说明一下。

以树的颜色为例,树发出来的光谱是确定的(确切地说是在某一个瞬间是确定的,它也会有一些变化,可以分成不变的部分和可变的部分),这个光谱决定了树的颜色,光谱可以认为是数据组合,它属于事实的范畴。然而,每个人去看树的时候,由于我们的感光能力是不同的,每个人看到的颜色并不完全相同。

我们可以把树的颜色比作世界,它是一个事实的集合。可以把“我们看到的树的颜色”比作世界观,它是世界在我们头脑里的一个反映。

在不同的人眼里,世界将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在一个受迫害妄想症患者的眼里,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和事物都要陷害自己。卖煎饼果子的大妈和保洁阿姨交头接耳了,那一定是她们在密谋下一步陷害自己的计划。即使有一天他听到人家不过是在交流股市的“内幕消息”时,他马上又会想到另一个更大的大棋:那个躲在背后的阴谋家,故意让自己听到他们的谈话内容,用来掩盖他的阴谋。

那些深信“大棋论”和“阴谋论”的人是否也有类似的“心路历程”—事实和逻辑都不能说服他!

受迫害妄想症患者不妨扪心自问:我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全世界的人都来对付我,我算老几?当我回归芸芸众生,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是否可以摆脱受迫害妄想?

其实,我们都是以自我的视角为中心来观察这个世界,这让我们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来思考。然而,这个宇宙的运作却不以我们的意志为中心。这中间具有极大的张力,这也是我们烦恼的来源之一。

我们的观念越接近大公性的、普世性的观点,我们对于事实的判断能力就越强。如果我们找到了主导宇宙运行的意志(无神论者认为宇宙的运行背后并没有意志,自然神论者认为宇宙仅仅是按照预设的规律运行而已),并顺服它,我们就会越来越顺利。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上帝视角”。如果我们的世界观符合上帝视角,我们就具备智慧了。当然,我们对于上帝的认识,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

那么,如何建构自己的世界观?

相当多的人,尤其是处于信息茧房中的大多数国人,不知道何为世界观,也没有树立正确世界观的意识和方法论。笔者并非“世界观专家”,但经历了世界观从稀里糊涂到清晰的过程,因此有分享的欲望。读者诸君当展开批判性思考对待以下内容。

1.非常慎重地对待信仰,并且将信心建立在知识之上。

这是因为,世界观是由信仰决定的。更确切地说,世界观里那些方向性的内容是由信仰决定的。比如,前面提到的宇宙的运行是不是遵从上帝的意志?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么是1,要么是0。它一定对应一个事实。但是,这涉及本体论的问题,凭人的能力没有办法研究出来[相关内容可以参考康德关于本体论(神学)、认识论(哲学)、方法论(科学)的论述,在SallyShi的《寂静之处,惊雷滚滚》第5集中有介绍],只能选择信和不信。但是,信和不信却导致了完全不同的观念。又比如,如果仅仅相信宇宙运行在某种规律之下,那人类掌握了规律,是不是就可以为所欲为?那“科学怪人”是不是就有资格做宇宙的主宰?在现代文明的基础上,得出了反文明的结论,具有不自洽的逻辑。

因此,要想今生不糊涂,必须谨慎地选择一个信仰。

当然,有的人由于所有信仰中都有不符合自己口味的地方,都不完美,就选择什么也不信,蹉跎一生。对此,或许可以用“选择最不坏的”策略。但是,当你信了之后,就会发现,与其说是它有问题,不如说是自己有问题。比如,本人曾经难以接受旧约时代对蛮族的屠杀,后来慢慢明白两点:第一是上帝对人类的带领是有时代性的,文明是渐进的;第二是其中的属灵含义。

当然,即使有信仰,如果不将信仰建立在知识上。那也是迷信,毫无力量。只有经得起理性检验的信心,才是坚固的信心。

所以,信仰的最大敌人反而是宗教。因为宗教是一套仪文的系统,没有内在生命力。一个不学习的基督徒,倒不如一个具有包容精神的非信徒。

2.学习经典和常识,行万里路。

经典和常识,包括科学和哲学的经典,经得起时间检验,可以看作是那些对于世界本相的比较真实的逼近。请注意,一定要选择跨时间和空间流行的经典。《弟子规》这样的所谓经典,仅仅在中国流行了几百年,不具有普世性。

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个世界不光有美善的圣灵在做工,也有邪灵的搅扰欺骗。如果我们不静心阅读,天天人云亦云,难免上当受骗。但是正如林肯所说,没有人可以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人。那些超越时空的经典,一定是有存在价值的。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和常识,会让我们思考的拼图越来越清晰。当然听那些智慧的老师的分享,是一个更快的学习路径。但是仍然建议去读原著、经典。这样可以大体建立起世界观的框架。然后随着知识的增加,特别是随着不断地经历世事,去不断修正或者丰富自己的世界观。

3.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归正自己的思维方式。

人生难免遇到不同的观点,经典之间也会有不同见解,到底如何取舍?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时候事物之间的差别是非常细微的,同一作者的观点之间的逻辑不自洽也是非常隐秘的。所以逻辑思维的功力是需要不断训练的,阅读、写作、思考、交流,没有捷径可走。还要注意一点,就是要果断摒弃“中式辩证法”那种万金油式的思维方式。凡事都一分为二,不管是多么经典的理论,好像找出其中的瑕疵,自己就比作者还厉害;不管多么恶劣的罪行,总要找出其间接造成的好结果。当然,上帝曾经使用人的罪恶也成就了美善的事物。但为罪恶辩护就是心术不正了!中式辩证法,是自己站在上帝的位置来判断事物,却忘记了自己的理性有限。只有摒弃这种错误的思维方式,才能放弃虚幻的完美之梦,有踏踏实实的进步。

结语:进入正确的信仰,然后建构自己的世界观基础,通过知识和阅历的增加不断修正、丰富世界观的大厦。让这个过程形成一个可以迭代的闭环过程。爱因斯坦说:“人们能看到什么,不是取决于他们的眼睛,而是取决于他们运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我们需要有“上帝视角”,需要有健康的思维方式,才能有正确的世界观。

Date :

一个回复

  1. Just want to say your article is as amazing. The clearness to your publish is just nice and that i could suppose you’re a professional
    in this subject. Well with your permission let me to grab your feed to stay
    up to date with drawing close post. Thank you one million and
    please carry on the enjoyable work.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因时间精力有限,电子邮件无法保证每封都回复,但我们会认真阅读每封邮件,推荐微信联系,谢谢理解!

微信客服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

在线联系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

在线提问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